【外媒綜合】美國高通膨將臨 重創公債投資人
2021-01-24 07:30經濟日報 編譯/任中原
研究貨幣數據的人士都知道,由於流動性正以空前的數量激增,因此一旦新冠病毒疫苗能夠終結新冠肺炎疫情,經濟可望奔榮,物價也將上升。
去年3月到11月間,美國廣義貨幣供給量(M2)激增24%,增幅是有這項數據125年來之最,而且,拜登政府還必然將實施更多的刺激性財政措施。(延伸閱讀:會員專屬/2021年美國通膨率會急升嗎?)
經濟學中最「資深」的學說之一,就是物價係由貨幣需求及供給所決定,最簡單公式稱為「貨幣數量理論」,認為通膨率等於貨幣供給成長率減去實質所得成長率的程度,當然還要考慮利率與通膨預期等變數。
2020年激增的流動性持續流入股市,只有少數人擔憂通膨升高。多數人士強調,聯準會(Fed)從金融海嘯之後,便透過量化寬鬆(QE)措施大舉擴張貨幣供給,但通膨率卻不升反降。
然而,美國賓州大學華華頓學院財務金融學教授席格(Jeremy Siegel)認為,金融海嘯時的情況與現況有重大差異。在金融海嘯後,Fed所創造的貨幣大都成為銀行體系的超額準備,進入民間部門的金額其實不多。
這是因為「雷曼風暴」之前銀行業並未持有超額準備,因為超額準備沒有利息收入,於是銀行業只持有法定準備金,多餘的現金都投入貨幣市場。金融海嘯之後,Fed開始對銀行超額準備支付利息,於是銀行業很容易就把Fed創造的超額準備吸收掉,放款額僅小幅增加。
但這回Fed與財政部因應肺炎疫情的做法,產生截然不同的結果。Fed新創造的貨幣並未成為銀行體系的超額準備,而是透過薪資保障計畫,各項刺激經濟支出,以及對各州及地方的援助,直接進入個人及企業的銀行帳戶中,催化通膨的力量將比貨幣流入銀行體系要強得多。
由於新冠疫情限制經濟活動,因此2020年貨幣供給雖然激增,只推動股市大漲,但預料2021年將帶動通膨大幅上升。當然不會出現惡性通膨,甚至不會超過5%,但將遠高於Fed所訂的2%目標,且將持續數年。
這對債券持有者相當不利。隨著消費者物價上升,不斷侵蝕債券的購買力時,公債殖利率難免會上升,且將遠高於Fed及大部分預測人士所擬想的水準,因此公債持有人將為去年空前擴張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埋單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