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(2020–2025)與1929–1930年代經濟、股市與債市的比較,以及未來可能發展的推論
chatGPT:
一、經濟總體情勢比較
面向 | 1929–1930年代 | 2020–2025年 |
---|---|---|
GDP表現 | 美歐陷入嚴重負成長(1932年美GDP衰退近30%) | 疫情後大幅波動:2020年大衰退→2021復甦→2022-2023通膨與升息打擊成長 |
通貨膨脹/緊縮 | 嚴重通縮(1930年代美國物價連年下跌) | 疫情後為高通膨(能源、糧食、工資)→各國央行升息壓通膨 |
政府干預 | 初期消極,後期推新政與干預 | 干預迅速且強烈(紓困、QE、補貼等) |
利率走勢 | 1930年代維持低利率 | 2022起快速升息(美聯準會從0→5%以上) |
二、股市與債市比較
1. 股市
面向 | 1929–1930年代 | 2020–2025年 |
---|---|---|
股災起點 | 1929年10月24日「黑色星期四」,道瓊於三年內跌近90% | 2020疫情股災(迅速反彈)→2022因升息與戰爭再次下跌 |
復甦速度 | 緩慢,直到二戰後才完全回升 | 疫情後股市強彈(2020–2021),但升息導致2022–2023劇烈修正,科技股尤甚 |
主導產業 | 工業、鐵路、能源 | 科技、AI、電動車、綠能 |
現況 | 嚴重泡沫破裂後進入長期低迷 | 經歷修正後再度上漲,2024–2025 AI概念推動新一波漲勢(但估值風險仍在) |
✅ 重點:2020後的股市波動速度遠快於1930年代,顯示市場「高度金融化」,情緒與政策導向極敏感。
2. 債市
面向 | 1929–1930年代 | 2020–2025年 |
---|---|---|
債務水準 | 政府與企業債務低 | 全球債務創新高(政府、企業、家庭) |
殖利率走勢 | 利率低、殖利率低,但需求穩定(通縮) | 升息導致殖利率飆升(特別是美債),債券價格大跌(史稱「債災」) |
風險點 | 信用風險(企業違約) | 利率風險(殖利率快速上升)、債務永續性風險(主權違約、公司倒債) |
特別現象 | 金本位制度限制政府干預能力 | 現代中央銀行可「印鈔購債」(量化寬鬆/緊縮)→市場對央行政策高度敏感 |
三、未來發展推論(2025年之後)
1. 股市未來走勢可能情境
情境 | 說明 |
---|---|
🟢 軟著陸成功 | 若通膨受控、經濟無衰退,AI與綠能推升新一波牛市(類似1990年代) |
🟡 區域性泡沫破裂 | 部分科技股或AI概念股過熱→回調,但整體市場未陷熊市 |
🔴 經濟硬著陸/金融危機 | 升息後遺症+債務風險爆發→股市重挫,類似2000年網路泡沫後期或2008年危機 |
2. 債市與利率
-
美債殖利率高檔震盪,若聯準會降息→債券價格將上升(有中長期配置價值)。
-
新興市場債務違約風險上升(如阿根廷、土耳其),部分資金回流美國。
-
長期趨勢可能進入「高利率常態」(結束長期低利率時代),資產價格估值會調整。
四、策略建議(若你是投資人)
資產 | 建議 |
---|---|
股票 | 重視基本面,留意估值風險。AI/綠能有長期潛力,但短線波動大。 |
債券 | 現在債券殖利率具吸引力,尤其是投資等級債、美國公債。可考慮分批佈局。 |
現金/流動性 | 保持一定現金部位,應對潛在市場波動或抄底機會。 |
黃金/避險資產 | 若地緣政治升溫,黃金、黃金ETF仍具避險功能。 |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